OL时尚网 > 新闻 >

人工繁殖第二代江豚满“百天” 已会含鱼、吐水

2019-09-25 11:06 来源:北京青年报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人工繁殖第二代江豚满“百天”了

  专家:标志着水生所长江江豚繁育保护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

  雌性小江豚F9C满“百天”,专家表示,这是人工环境中出生并成活的第四头长江江豚,也是全人工环境中首次成功繁育的第二代长江江豚,标志着水生所长江江豚繁育保护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产生 了新成效。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克雄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长江江豚属于极度濒危物种。在人工环境中开展繁育保护研究,主要是通过这种模式进一步了解长江江豚的生物学特征;另一个目的是建立开放性的科学研究平台,推进珍稀水生物种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和相关保护技术开发,也是强调物种和自然保护。

  小江豚已会含鱼、吐水

  9月21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豚馆一头新生雌性小江豚F9C满百天。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官方网站介绍,该小江豚出生于6月11日,目前身体健康、发育正常、行为丰富。

  F9C的妈妈福久(F9)今年11岁,2011年由鄱阳湖引进至水生所白豚馆。爸爸淘淘,今年14岁,2005年7月在水生所白豚馆出生,是世界上第一头在全人工环境中成功繁育的长江江豚。淘淘出生后一直生活在白豚馆,水生所科技人员通过多年努力和探索,建立了多项繁殖辅助技术,并对这些技术进行了应用,以保障淘淘繁殖行为的正常进行。第二代江豚F9C出生后,科研人员通过亲子鉴定,进一步证实了淘淘与F9的父女关系,同时也证明了全人工环境中繁育的长江江豚能够成功参与繁殖。

  据当地媒体报道,母幼关系能否成功建立是小江豚出生后面临的第一关。如果分娩后的一段时间内,良好的母幼关系不能及时正常建立,会导致母豚不哺乳或幼豚不摄乳,严重时极可能导致新生幼豚因体力不支而夭折。同样得益于有效的环境营造和妊娠期间的母性激发训练,个性谨慎的福久和新生小豚F9C的母幼关系建立总体上非常顺利,F9C平安度过了生命中最为关键的时期。小江豚F9C开始表现出含鱼、吐水、追逐活鱼等嬉戏行为。

  非法渔业对幼豚影响大

  在白豚消失之后,江豚成为长江中仅存的淡水豚类,也是极度濒危的物种。为减缓江豚灭亡和保存物种,中科院水生所等机构的科学家自1986年以来持续提出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饲养繁殖研究相结合的长江豚类保护策略架构。

  王克雄研究员告诉北青报记者,长江江豚属于极度濒危物种。“2017年的调查结果是1012头左右。虽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情况较2017年之前有所缓解,但并未脱离‘极度濒危’的状况”。

  王克雄研究员表示,在自然条件下长江江豚的繁殖通常两年一头,成年雌性的妊娠率较高,如果饵料资源充足、人类扰动少,幼豚的存活率会较高。但是,目前的环境条件,比如过度和非法渔业、高强度航运等,容易导致幼豚搁浅,甚至死亡,对幼豚的影响较大。目前开展的保护主要是建设自然保护区,控制和减少人类活动、建设迁地自然保护区保种、开展繁育保护研究。

  未来仍以自然保护为先

  作为当前长江干流生活的极可能是唯一的水生哺乳动物和食物链的顶端物种,长江江豚的种群状况,指示并反映着其繁衍栖息地长江的生态健康状态。

  王克雄研究员介绍,在人工环境中目前已成功繁育了四头江豚,“2005年,第一头江豚在水生所白豚馆成功繁育,名叫淘淘,属于成功繁育的第一代长江江豚。2019年6月11日繁育的是第四头,也是在白豚馆成功繁育的,9月21日是这头小江豚F9C的百天,它的父亲就是淘淘,所以它属于成功繁育的第二代江豚。”

  谈及保护江豚的未来打算,王克雄研究员表示,“淘淘是完全在人工环境中繁育的个体,它能否成功繁育后代,我们一直很担心;但是通过人工主动群体组合、人工主动介入雌雄个体互动等技术应用,淘淘成功当上了‘豚爸’,并有了后代,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未来的工作仍是自然保护优先,包括栖息地保护和物种保护,而人工繁育只是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ol234.com/news/2019/0925/3069.html

责任编辑:(ol

资讯标签:

分享到